虱目魚

虱目魚(學名Chanos chanos)是東南亞一帶的重要魚獲物,溫水性魚類,分佈在亞熱帶或熱帶的海域。其他俗名有海草魚、安平魚、國姓魚、麻虱目、麻虱目仔、遮目魚、狀元魚、牛奶魚(英語:milkfish)等。

虱目魚

 

在東太平洋由南美洲北部延伸到加州中南部都可見其蹤跡,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〈尤其由台灣南部沿海一直穿過巴士海峽延伸到印度群島〉其行蹤更為頻繁。因為不耐寒,所以魚塭水溫過低會造成大量死亡。除了臺灣養殖此魚以外,菲律賓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也有虱目魚養殖。「虱目魚」的名稱可能源於臺灣原住民西拉雅族的語言「麻薩末」,而臺灣的虱目魚(日本人中野民考證Sabahe為荷蘭語發音)養殖技術,被認為最早係由荷蘭人自印尼引入臺灣。

虱目魚有著對稱以及流線的體型,有著分叉尾鰭。最大可以長到1.7公尺長,但是一般市面上大小在50公分以下。無齒,主要的食物是藻類和無脊椎動物。具有極發達的脂眼瞼(adipose eyelid),幾乎完全遮蓋魚眼。

體內有222根魚刺。 體為長卵型而側扁,全身有不易掉落之銀白色小圓鱗。側線明確,腹面圓且無稜鱗。口小,在兩顎及口蓋部無齒,眼有脂瞼。

刺多肉味美。尾鰭深深分叉,體呈銀白色,背麵灰棕色,市體長四十公分左右,體重約二百至四百克。在菜市場上,虱目魚一向神彩奕奕、銀白色的肌膚配上緊密之圓鱗更是光艷照人,細長的身軀,在水中更是耀眼奪目;以專業的術語來說,牠上市時一直都是在硬直期(Rigor Moritid),常常從中間下凹頭尾向上彎,是獨一無二的魚姿,換句話說,牠是在非常新鮮的狀態。

本文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