釣魚防被刺 魚毒也可能要人命

台灣新生報作者: 【記者寧小舒/台中報導】 | 台灣新生報

在台中有名五十歲的男子去海釣場釣魚,一不小心被魚鰭刺傷的手指,因為他口腔癌正在做化療,抵抗力較低,受到親水性產氣單胞菌感染,高燒不退,紅腫蔓延到整隻手臂,還好緊急送醫,透過手術救了一條命。另一名五十歲陳姓男子到台中港釣魚,遭有毒性的鰻鯰魚所刺疼痛難耐,醫生提醒民眾要注意有毒魚類

有毒魚類

去海釣場釣魚的男子是被一種俗稱烏格黑鯛劃傷了手指,開始他也不以為意,沒想到回家以後卻高燒不斷,整隻手都腫了起來,連手指都發黑潰爛;原來陳先生本身有舌癌及口腔癌,正在化療,抵抗力本來就弱,被魚鰭刺傷後,被水裡的親水性產氣單胞菌感染才會紅腫,還好醫院透過跨指皮瓣手術借位補皮,不但救了他一命,保全了陳先生的手。而這種親水性產氣單胞菌,生長在淡水較多。

醫師提醒,海釣或碰觸海魚也要小心海洋弧菌,要是有傷口接觸到,容易會引發腸胃炎、敗血症及蜂窩組織炎,要是抵抗力低的話,嚴重時更可能需要截肢,所以在戲水或釣魚時,千萬別輕忽小傷口帶來的大傷害。

陳姓男子到台中港釣魚,不小心被一條小魚刺到,突然間右手中指奇痛無比,有如百針穿心讓他痛不欲生,趕緊至醫院急診室就醫,經急診室盧立華主任診治時,發現他是被鰻鯰魚所刺,立即清洗傷口,再以熱水浸泡,才逐漸紓緩令人難以承受的痛。

醫師盧立華指出,鰻鯰俗稱「沙毛」,常有不少民眾被毒鰻鯰刺傷,嚴重者造成病人數小時內死亡,海線地區民眾喜愛釣魚,要特別小心,這名患者遭受刺傷的僅是鰻鯰還未長大的小魚,毒性就如此劇毒,不容小覷。

盧立華強調,台灣有句俗語「一魟,二虎,三鰻鯰,四臭肚,五變身苦」,直接指出魚刺的毒性強弱順序,一般鰻鯰的體型小,成魚體長約二十五至三十公分,體表光滑無鱗,表面看似柔軟無刺,卻具有隱藏在背鰭與兩側胸鰭套膜倒刺的毒棘,讓人在毫無防備下遭到刺傷,僅是極細小狀傷口,有時合併少量滲血,看似無大礙,實際上鰭內毒棘的套膜內會分泌鰻鯰神經毒,與鰻鯰血液毒腺的細胞所分泌的毒素,會引起傷口及手臂劇痛,甚或合併全身症狀,甚至會造成死亡。

醫師提醒喜愛釣魚民眾,對於不認識的魚種要特別小心,被鰻鯰刺到,切記應至醫院施打破傷風並給予口服預防性抗生素,傷口應先仔細沖洗確認無魚刺斷裂殘存在傷口中,局部以溫水浸泡,水的溫度以能使疼痛解除為原則,不要太高以免燙傷,浸泡時間一般需數小時,至疼痛解除為止。

發表留言